東南亞已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,過去近20年間經濟快速成長,成為受世界矚目的新興經濟體,今天這篇文章,我們將會針對亞洲四小虎(馬、印、泰、菲)以及日益茁壯的越南,他們這五個國家,目前熱門的產業做介紹,後半部也會針對從2016年到2021年,近五年的經濟成長率做比較,關心東協議題、有意願投資經貿的朋友,提供參考。
Vietnam
Malaysia
thailand
indonesia
Philippines
看完五國的經濟成長以及重點產業,大家對東南亞的經濟應該有一點的認識了,疫情逐漸被控制下來,各個國家也都從谷底逐間把經濟拉回來,而菲律賓的表現也十分亮眼,據推算菲國未來兩年經濟成長率有極高的可能破7%,就讓我們拭目以待這些成長中國家的經濟成長以及表現吧!

越南
越南為東南亞第六大經濟體,人均GDP約為2300美元,尚為中低收入國家。政府負債總額GDP佔比60%,在五國中比例偏高。 越南人口近9600萬人(東南亞五國排名第三),人口中位數為30歲,勞動力人口豐富再加上工資低廉,顯現越南有高人口紅利的優勢。 越南GDP生產面來看,農業與採礦業占15%,工業占40%,服務業占45%。 工業中以製造業占比最大(50%),其次是營建業(20%),服務業中以零售批發業和汽機車維修(共佔25%)與金融保險業(15%)占比最大。 越南貿易總量占GDP 200%,因此國際經濟狀況深深影響越南經濟,越南近年維持貿易盈餘,靠著快速發展的國際貿易,使其外匯存底快速累積。其中出口商品大宗為機械與製造業產品、消費性產品,主要貿易國家為中國、東協、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。 外商投資方面,外國直接投資持續增長,主要投資國為韓國(20%)、日本(15%),資金主要投資在製造業(60%),與不動產產業(15%)。 由於越南2020年是少數跟台灣一樣 疫情控制不錯的國家,所以GDP仍是呈現正成長的狀態,而目前越南將大力推動數位電商服務,新冠疫情下,越南趁勢正在推動數位轉型。銀行減免線上交易費用以鼓勵無現金支付,而線上雜貨購買和食品配送服務的需求激增。 專家預測,即使COVID-19結束,隨著人們對數位學習的態度轉變,線上授課將持續盛行。越南的電商業仍在成長,因疫情大流行而加快轉變。 2019年在美中貿易戰背景下,包括鴻海、和碩、廣達、仁寶等蘋果手機、電腦、平板的製造廠都已傳被蘋果要求將15%至30%產能遷至越南,許多廠商在越南北部布局。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向中國之外分散布局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,包括越南、泰國、印度甚至南美洲。 隨著疫情控制及經濟重啟,越南相較於其他國家,人力成本、基礎建設等商業優勢更大, 有助於越來越多尋求多元供應鏈的全球製造商轉至越南。這波疫情,加速許多外國企將部分產能撤離中國,而下一個基地選擇可能就是越南。
馬來西亞
馬來西亞為東南亞第四大經濟體,人均GDP近一萬美元,為中高收入國家,民間消費與國際貿易為最主要GDP組成項目。馬來西亞財政狀況,政府負債總額GDP佔比約50%,在五國中比例中等。 馬來西亞人口約3200萬人,年齡中位數為28歲,勞動力人口年輕,有利於國家相關產業發展。 馬來西亞GDP生產面來看,農業占7%,工業占35%,服務業占58%。工業中細項:製造業(65%)、採礦業(20%)、營建(15%)。服務業中以零售批發業(25%)和資通(10%)占比最大。 馬來西亞貿易總量占GDP約20%,因此國際經濟狀況深深影響馬來西亞經濟。馬來西亞長年維持貿易盈餘,靠著快速發展的國際貿易,使其外匯存底快速累積。馬來西亞出口商品大宗為機械與製造業產品、化工與燃料類商品,主要貿易國家為中國、東協、日本、美國。 馬來西亞政府希望吸引投資電動車生態供應鏈,對於具備電動車零組件供應經驗的台灣廠商有非常良好的機會。其中台灣對馬來西亞出口電動馬達、啟動馬達、發電機占比逐年增加,具備產品競爭優勢,在馬來西亞政府發展第3個國家汽車品牌之際,台灣廠商增加切入機會,台灣廠商可配合該國政策,選妥當地合作夥伴,爭取進入市場。
泰國
泰國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,僅次於印尼,人均GDP約為6600美元,為中高收入國家,民間消費與國際貿易為主要GDP組成項目,泰國財政狀況穩健,政府負債總額GDP佔比僅40%。泰國人口近7000萬人(東南亞五國排名第四),人口中位數為37歲,為東南亞五國中排名最高,顯現泰國面臨人口紅利減少的問題。 泰國GDP生產面來看,農業占8%,工業占32%,服務業占60%。工業中以製造業占比最大(80%),服務業中以零售批發業(25%)與金融保險業(15%)占比最大。泰國的豐富的文化資源也促進泰國觀光業的發展,據估計觀光業約占GDP 18%的份額,跟各國相比,都是相當高的比例,顯見泰國發展觀光有成。 泰國經濟發展規畫: 近30年泰國經濟服務業為大宗,自1990年代起至今便占GDP的55%左右。這樣的比例和中高收入國家普遍一致,但若要達到高收入國家的目標,必須要提高第三級產業所占的比例。 泰國在旅遊業具有比較優勢,特別是在醫療旅遊上為泰國帶極高附加價值,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-operation and Devolopment, OECD)認為,泰國仍需要在資通訊與金融等領域努力,才得以支持高科技製造業的發展,使泰國經濟完成轉型。 目前以觀光旅遊為重的泰國,因受到新冠疫情重創,但2021經濟成長率為1.6%,經濟也逐漸從谷底反彈。
印尼
印尼為東南亞中最大的經濟體,人均GDP約為3800美元,為中低收入國家,民間消費為最主要GDP組成項目。印尼財政狀況穩健,政府負債總額GDP佔比僅30%,在五國中財政最穩健。印尼人口約2.64億人(東南亞五國排名第一),人口中位數為30歲,勞動力人口豐富再加上工資低廉,顯現印尼有高人口紅利的優勢。 印尼GDP生產面來看,農業12%,工業占38%,服務業占50%。 工業中以製造業 (65%)、營建業(30%)與採礦(20%)為主,製造業中又以食品加工佔比最大(30%)。 服務業中以零售批發業和汽機車維修(共佔30%)與資訊、通訊業(12%)占比最大。 印尼貿易總量占GDP 35%,佔比不大,主因為印尼龐大的人口,使民間消費排擠掉其他項目的佔比。 印尼近年常出現貿易赤字,因此其外匯存底累積不如其他國家快速。 印尼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,原油、天然氣、煤礦(出口量僅次於澳洲)、各種礦產、天然橡膠與原木等農工業原料,其中棕櫚油為全球最大生產國,占全球產量之50%,農作物產量方面,除棕櫚油外,咖啡、茶葉、香料、可可亞、稻米、橡膠等產量均在全球前10名內;就礦產而言,印尼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煤(主要為熱燃煤)、金、錫及許多稀有金屬如鎳礦的產國之一。 整體而言,印尼豐富的天然資源提供了經濟穩定的『基本盤』,近年來穩定的民主政治與龐大的內需市場及其具爆發力的快速成長,更使印尼的經濟體質出現結構性的正面轉變。
菲律賓
菲律賓為東南亞第五大經濟體,人均GDP約為3000美元,為中低收入國家,民間消費與國際貿易為最主要GDP組成項目。菲律賓財政狀況穩健,政府負債總額GDP佔比僅35%。菲律賓人口逾一億(東南亞六國排名第二),人口中位數為23歲,勞動力人口豐富再加上工資低廉,顯現菲律賓有高人口紅利的優勢。 菲律賓GDP生產面,農業占7%,工業占33%,服務業占60%。工業以製造業 (65%)與營建業(20%)為主。服務業以零售批發業和汽機車維修(共佔30%)與不動產服務業(20%)占比最大。 ~~菲律賓貿易總量佔GDP 140%,國際經濟深深影響菲律賓。~~菲律賓長年維持貿易赤字,導致菲律賓披索持續貶值,2019年受惠中美貿易戰,貿易赤字稍有改善,披索也呈升值態勢。菲律賓出口商品大宗為機械與製造業產品,主要貿易國家為中國、東協、日本、美國。 外商投資方面,菲律賓外國直接投資在近期疲弱,主要投資國為日本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,資金主要投資在製造業(45%)與營建業(10%)。 ※而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目前BPO產業發展也十分興盛,也是目前許多外資投資菲律賓的主要項目。 BPO全稱是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, 中文叫做商業流程外包,簡單來說就是外包產業。企業將網站設計、伺服器管理、商業平面設計,或者是「電話客服」,外包至菲律賓。 菲律賓官方語言為英文,加上西班牙殖民背景,許多人通曉西班牙文。因為語言優勢加上熟悉美國、歐洲文化,受到歐美各個企業大廠青睞,將一部分的商業流程外包到菲律賓。英語能力和相對低廉的人力成本,菲律賓吸引到大量BPO公司前來投資,服務外包業務迅猛發展,2010年一舉超越印度,成為新一代的全球呼叫中心。 根據《馬尼拉時報》報道,菲律賓BPO產業在2017年的收入達到260億美元,佔菲國經濟產值大約10%。創造了200萬個就業機會,BPO產業的收入也高於菲律賓的平均薪資,新興產業也讓菲律賓年輕人有更多躋身中產階級的機會。 菲律賓目前有重大交通建設、政府大力吸引外資投資,2021年菲律賓的經濟成長率為5.6%,在東南亞五國名利前茅。